八大指標性建物
2019-09-01
八大指標性建築物分布圖
一、臺中國際會展中心
提供大型經貿展覽及會議所需,強化國際接軌。東側展館分為展覽棟與會議中心棟,最大可彈性使用2,280攤位,中央補助42億元興建西側展館,總攤位數可達近5,000攤,兼具展覽及會議多功能。
東側展覽館分為展覽棟與會議棟,可彈性使用2,280攤位。主展覽館上層可供8,000人以上大型集會表演使用,而會議中心則針對功能性不同,區分為多功能會議及國際級會議中心使用,分別可容納2,400席活動式座位及2,200席固定式階梯座位。而西側展館佔地約4.69公頃,分為A、B、C三棟,總樓地板面積約9萬2,397平方公尺,可提供2,502攤位,其中1,001攤位為不開挖地下室,以符合大型工具機使用。 兩側展館樓地板面積合計約20萬7,397平方公尺,中央則有「TREE GATE(大樹之門)」概念的市民廣場,未來將配合水湳經貿園區智慧、低碳、創新等特色,作為產業資訊與國際交流的重要推廣平臺,將吸引國內外廠商進駐,讓臺中成為世界級的智慧機械之都。
臺中國際會展中心
場域特性:
採白、灰色為基調,融合周邊景觀的「綠」,營造結合活動、藝文、散步、遊戲的市民廣場,提供民眾休憩、觀展場所。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總預算約58億元,建築設計理念以大樹之門(Tree Gate)為發想,設計成具有自然光線變幻效果的廣場空間。
二、水湳轉運中心
為強化轉運效能,減輕周邊交通負荷,設置大客車專用道直通國道1號,國道客運透過高架專用道進出水湳轉運中心,與平面車流分離。水湳轉運中心除完善轉運機能,交通局設置行控中心,管理轉運中心月臺及車輛運行。
場域特性:
水湳轉運中心有別於一般封閉式轉運站,車道設計繞到建築物外部並延伸出平臺,建物上有草地、樹木綠帶,形塑「轉運公園」景觀地標,與中央公園形成完整的綠帶景觀。
水湳轉運中心
三、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園區內有休憩、運動、親子三種不同 類型的步道連貫其中,串聯不同功能的活動場域,可讓民眾感受公園的不同風貌;步道鋪面顏色與景觀燈相互搭配,營造各種不同氛圍,分別以熱情洋紅表現「休憩」、活力淺藍展現「運動」、清爽冷白呈現「親子」等不同特色。
場域特性:
結合水湳經貿園區再定位之「智慧」、「低碳」及 「創新」等指導原則,導入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的哲學理念(十二感官) 實踐於公園空間裡,將公園塑造成一個創新、智慧及充分運用綠色能源為導向的臺中市標誌性地景,並復育為具有多樣化地景、生物棲息地的都市綠洲。
中央公園
四、臺中綠美圖
臺中綠美圖,為全國第一座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的建築,具有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等特色。繼安藤忠雄、伊東豊雄、理查麥爾之後,妹島和世的得力作品也落腳臺中。
共規劃8個大小不一的空間量體,藉由圖書館中兼具藝術、美術館中備有圖書之設計;二館既獨立又交互連結,雙館資源分享。半戶外的主要入口設於雙館中央;建築物部份空間在地面上,部份空間則懸浮著,風可自由穿越吹過,創造出涼爽舒適的環境。
場域特性:
以群聚的建築物提供適宜藝文活動及閱讀氛圍的場域,藉由各棟之間正在發生的不同活動,感受到動態與多元的視覺經驗進而啟發對於文化與知識的渴望與追求。讓部份空間在地面上,部份空間則懸浮著,風可自由穿越吹過,創造出涼爽舒適的環境。
臺中綠美圖
五、臺灣智慧營運塔
未來將帶動中臺灣產業之升級發展,增強都市行銷和帶動文創產業、建築和營造技術提昇、增加市民收入(如納入農產品觀光與展示等)及文化氣息(如數位城市文化館等),為永續低碳高樓層鑽石級綠建築,並成為推動永續環境新標的。 將使水湳成為臺灣第一智慧管理示範區,融入智慧、數位、環境監控系統,增加臺中市在國際城市之識別性、能見度與獨特性,打造臺中成為生活首都及創意城市。
場域特性:
營運空間包含臺灣數位文化中心(含演講廳、實驗劇場及展演空間)、全球智慧機械發展中心、文創商店、高空觀景、餐飲空間。
臺灣智慧營運塔
六、中臺灣電影中心
「中臺灣電影中心」將成為各項影視作品展演平臺、國片和藝術片的推廣基地、多元藝文活動的展演中心以及數位影像資料的典藏和推廣園地,並將藉此推動影視文化在地生根,提供市民優質影視教育文化場域,從而提升臺中市藝術、文化軟實力及相關文創產業發展動能,打造影視城市品牌並擴展國際視野。
場域特性:
「中臺灣電影中心」是中臺灣重要影視活動的舉辦場地。目前已規畫產業智庫中心、動畫放映廳、互動科技體驗區及資料典藏庫房等空間。
中臺灣電影中心
七、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
中央公園停車場土地使用分類為公園用地,欲採公共設施用地立體多目標使用方式興建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規劃為地上一層及地下三層建築物,地下一層至地下三層規劃為汽機車停車空間,地面層為民眾步行至公園之連接空間。
場域特性:
中央公園停車場屬中央公園範圍之內。停車場北側及東西兩側緊鄰中央公園內部指標性建築,提供民眾來往此地停車需求。
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
八、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
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每日可處理1.8萬噸生活污水,主要污水處理方式係採用薄膜生物處理技術,為傳統生物處理與薄膜分離結合的高效率污水處理技術,具水質良好、回收率高及佔地面積小的優勢,並以地下化結構與上方中央公園融合,共同營造生態景觀環境。
場域特性: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打造全國首座社區型中水道系統。
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